補齊產業基礎薄弱、高端供給能力不足短板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工信部有哪些具體舉措?
肖亞慶:我國制造業規模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產業門類齊全,但制造業的綜合競爭力與世界一流水平還存在不小差距,產業基礎薄弱、高端供給能力不足,已成為影響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必須加快補齊這一短板。圍繞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明年著重抓好五項工作。
一是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重點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與基礎制造工藝、基礎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關鍵軟件等瓶頸短板,啟動一批產業化工程化攻關項目。完善“揭榜掛帥”等市場化機制,推動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示范應用。
二是加快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目前,已建設21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2家國家地方共建中心,帶動各地培育建設203家省級中心。明年,將加大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地方共建中心建設力度,支持制造業領軍企業建設中試平臺。
三是推動制造業集群發展。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采取“賽馬”機制,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新材料等領域培育一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一批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
四是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行動,緊扣數字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方向,引導和支持工業母機、船舶、醫療裝備、農機裝備等產業加快向技術先進、產品高端升級,擴大優質產品供給。
五是加大優質企業培育力度。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生態主導型企業。積極引導廣大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成長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