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青睞的商業模式,應該如何構建?
近來,商業模式一詞炙手可熱,尤其是當年樂視生態圈商業模式的提出,席卷全國。
那么商業模式是什么意思呢?簡單來說商業模式是一個企業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系統,這個系統組織管理企業的各種資源,形成能夠提供消費者無法自力而必須購買的產品和服務,因而具有自己能復制且別人不能復制,或者自己在復制中占據市場優勢地位的特性。
商業模式是投資人非常關心的問題,商業模式從本質上講就是企業通過創造新業務或改造傳統業務,以滿足顧客價值,實現價值在傳遞過程中充分變現,從而幫助企業能夠持續賺錢的方案。
如何構建令投資者滿意的商業模式?
一般來說理清這四個部分就可以了:顧客價值主張、盈利模式、關鍵資源、關鍵流程。
通俗一點來說就是以下四點:第一,你能給客戶帶來什么價值?第二,給客戶帶來價值之后你怎么賺錢?第三,你有什么資源和能力來同時能帶來客戶價值和公司盈利?第四,你如何來同時能帶來客戶價值和公司盈利?
顧客價值主張
顧客價值主張是商業模式中的價值觀和靈魂,從顧客的角度看,就是對于服務和產品的價值體驗,就是感覺值不值。吸引顧客的永遠都不是產品和服務本身,而是為其所創造的價值感覺,你和其他同行業企業的差異化不在于你的產品本身,而是與他人不同的價值感受。
但是有不少的創業項目都忽視了這一大板塊,更多的告訴別人“我們是做什么業務知識的”,而不是告訴投資人“我們解決了誰的問題”,沒有具體的方向定位。建議創業者應該在商業模式中詳細制定客戶價值主張。
盈利模式
人們往往把“贏利模式”和“商業模式”的概念混為一談。事實上,贏利模式只是商業模式的一部分。商業模式作為一種利潤生成模式,它的組成要素自然離不開:盈利來源、利潤生成過程、利潤產出形式三個要素。因為如果企業的經營沒有盈利來源就無從談起盈利、經營和發展,從而利潤生成過程和利潤產出形式也是就無從談起,作為企業盈利模式的商業模式也就沒有意義可言。
由此也可以看出商業模式的這三個要素也是互相協同匹配的。因此商業模式的設計選擇始終離不開對企業盈利模式、利潤生成過程、利潤產出形式的研究和探尋。
關鍵資源
關鍵資源是指人員、技術、產品與廠房設備以及品牌這類資產,用以向目標客戶群體傳遞價值主張;這里我們關注的是可以為客戶和公司創造價值的關鍵要素,以及這些要素間的相互作用方式。
關鍵流程
成功企業都有一系列的運營流程和管理流程,確保其價值交付方式能夠被大規模復制和擴展,這包括員工的培訓與發展、生產制造、預算與規劃、銷售和服務等重復發生的工作。
這一框架看上去再簡單不過了,其力量蘊藏于各部分之間復雜的、相互依靠的關系。4個要素中的任何一個發生大的變化,都會對其他要素和整體產生影響。
想要構建出讓投資者滿意的商業模式,那么創業們應該從以上的四個方面入手,戳中投資人的痛點,輕輕松松融資成功。
創業者在融資中容易陷入的八大誤區,你中招了嗎?
融資是解決企業資金問題的重要辦法,那么創業者在融資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有可能會進入哪些誤區呢?拓金咨詢為您淺析一下:
誤區一 : 簽署不平等條約
有的創業者為了籌集到資金,不惜和投資人簽訂對賭協議、清算條款、融資合約,滿足投資人無理要求。但是在初創公司的發展戰略并沒有梳理清楚,對自己盈利情況也無法估計的前提下,簽訂條約會促使創業者無法按照自己的思路和節奏制定發展規劃和開拓市場,最終導致用戶的損失和資源的浪費。
誤區二 : 輕視投資人,不與其進行溝通
初創公司的創業者由于融資經驗少,很容易出現籌集到資金后但不會支配,如果和投資人再缺乏溝通,就會受到投資人的猜忌或引發彼此的爭執。
如果遇到不知道資金如何支配問題,應該及時尋求投資人的幫助,聽取投資人的看法和建議。一般投資人擁有豐厚的資源和經驗,能夠使創業者在籌集到資金的同時獲得額外的扶持。
誤區三 : 缺乏資金時才想到去融資
任何企業存在的目的都是為了盈利,而不是做慈善。企業在正常經營時就應該考慮融資策略,和投資方建立緊密聯系。若在企業出現資金困難時才想到融資,那么創業企業生存發展將出現非常被動的局面,在看不到自己利益的時候,投資方也不會那么容易投資給創業者。
誤區四 : 創業者的自我陶醉
很多創業者在向投資者介紹項目時,把自己的項目說成是既沒風險,又很賺錢,只要投了就有高額回報的項目。過多的夸贊自己的項目只會適得其反,更容易讓投資者對創業者的誠信產生懷疑,認為創業者不能以一種客觀的態度對待自己項目的實際情況。
誤區五 : 認為股權融資是唯一的方式
對創業公司來說,股權融資是一個最主流的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很多創業者選擇股權融資方式,通常是希望通過股權融資把投資人的利益綁定進來,希望投資人給自己的創業項目帶來更好資源。
要知道的是,創業者將過多的股權交給投資人,會導致創業公司的決策力下降,削弱創業者的決策能力,最后導致創業失敗。
誤區六 : 追逐知名機構
創業者常見的一些錯誤就是沒有目的地去追逐一線的投資機構。如果你能拿到大機構的投資,當然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坦率地說,對于大部分創業者來說,可能這些大品牌的機構不一定就是最適合創業者的。所以找一些情投意合的投資者更值得。
誤區七 : 包裝過度或不包裝
過度包裝:有些創業者為了融資成功,不惜過度包裝公司財務數據。但是財務數據脫離了企業的基本經營狀況,投資者是一眼就能看穿的。
不包裝:有些創業者認為自己企業經營效益好,認為很容易獲得投資者青睞,不愿意花時間及精力去包裝企業。但大多數資金方看重的不止是企業短期的利潤,更看重的是企業發展前景及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企業團隊帶領員工戰勝風險的能力。
對此,企業的主要領導應該有一個清醒的、理性的認識和思索。在理性思路的前提下進行適度包裝還是必要的。
誤區八 : 缺乏創業融資準備
融資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創業企業要獲得快速發展,必須要有清晰的發展戰略。不少創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把創業融資當作一個短期行為來看待,希望突擊創業融資,而實際上成功的機會很少。
創業者在正常經營時就應該考慮融資策略,并和投資者建立緊密聯系。創業融資前,還應該先將企業梳理一遍,做好相應的準備。創業融資時,能夠把公司業務清晰地展示在投資者面前,讓投資者看到融資后“逐利”的可能性和現實性,他們才會放心。